其他回答 (1)
雞痘是由雞痘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年來在全國各地都有發生。雞群不同、地區不同、氣候不同,它所造成的危害性也不同。根據癥狀和病變的表現,雞痘可分為皮膚型、白喉型和混合型。一般以皮膚型者居多,它在冠、肉垂、嘴角、眼皮、耳球和腿、腳、泄殖腔以及翅的內側等部位形成一種特殊的痘疹。病雞往往精神委頓,整個雞群的采食量減少,明顯消瘦,生長受阻,發育不良等。如是產蛋雞群,可引起程度不同的產蛋下降。白喉型雞痘主要在喉頭及氣管中產生多量黃色干酪樣或膿樣物,堵塞咽喉,造成病雞呼吸困難,因氣流不暢,喉部發出“咯”的尖叫聲,患雞因停食衰竭和窒息而死亡。混合型雞痘具備上述兩型雞痘特征,死亡率更高,嚴重者可高達30%~40%,給養雞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一、防治措施
1. 應做好平時雞舍的衛生防疫工作,定期消毒。
2. 經常殺滅雞舍中的蚊蟲,避免蚊蟲叮咬幼禽。
3. 避免飼養密度過大,以及啄癖或機械性外傷。
4. 飼料應全價,雞舍內通風要良好。
5. 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做好雞痘的免疫接種工作。
二、治療原則
1. 將病雞隔離飼養,假定健康的雞緊急接種雞痘疫苗。
2. 雞舍帶雞進行噴霧消毒,每日1次,連續5次,然后改為3日1次。
3. 病雞皮膚上的痘痂用鑷子剝離后,用碘酊涂擦。眼皮上的痘痂,用溫開水50毫升,恩諾沙星原粉2克,及含碘的消毒水2毫升配成藥水,洗眼,一日4次,連用3~5日。
4. 飼料中添加適量維生素A、維生素C,以提高雞體自身的抵抗力,減少應激。
5. 雞舍內及周圍用滅蚊蠅藥物進行噴霧,以殺滅蚊、蒼蠅等害蟲。
6. 大面積發生雞痘時,及時適量地使用抗菌藥物以防止并發或繼發感染細菌性疾病,尤其是葡萄球菌病、綠膿桿菌病及大腸桿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