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回答 (1)
癥狀特征及原因
葡萄黑痘病又稱痘瘡病或“鳥眼”,是我國分布最廣,為害嚴重的病害之一,尤以多雨潮濕的長江流域、黃河故道及華北沿海等地發病最重。
此病可侵染葡萄地上部所有綠色幼嫩組織:果實、果梗、葉片、葉柄、新梢和卷須。葡萄從萌發至生長后期都可受害,以春和初夏最集中,是葡萄生長期出現最早的病害。受害葉片產生小圓斑,初為黃色以后中央變成灰白色,外圈有紫褐色暈圈并穿孔,病斑也可沿葉脈成串發生,幼葉出現皺縮。幼蔓、卷須、葉柄及果梗病部呈暗色不規則凹斑,可造成病梢和病卷須環包而枯死,蔓上可出現潰瘍斑,中部淡褐邊緣紫褐色,開裂。果實在如黃豆粒大以前最易感病,開始為一圓形深褐色小點,逐漸擴展成2~5毫米大小的病斑,中心凹陷灰白色,外圍深褐色,形如鳥眼狀,后期病斑木栓化開裂,病果小、味酸,潮濕時病部有乳白色粘質物。
防治依據方法
⒈為防止病害隨苗木帶菌而造成的人為遠距離傳播,需嚴格執行苗木檢疫和消毒,特別對新建果園尤為重要。消毒方法是用0.3%五氯酚鈉加3度石硫合劑,或10%硫酸亞鐵加1%粗硫酸進行浸條噴霧。
⒉病菌主要在病蔓、病梢等病組織中越冬,而且可存活3~5年,所以休眠期鏟除病組織,消滅越冬菌源就特別重要。
一是結合清掃果園收集或摘除病穗、病葉、病梢、病僵果集中深埋;
二是結合冬季修剪,去除病組織刮除枝蔓老皮集中燒毀;
三是在春季葡萄萌芽前再用鏟除劑涂抹。
⒊藥劑防治。
由于葡萄黑痘病再侵染頻繁,高濕多雨是發病的重要條件,組織幼嫩階段是受侵染的主要時期,為此應抓緊生長前期的藥劑保護。常用藥劑有:1:0.5~0.8:160~240波爾多液,65%代森錳鋅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等。第一次噴藥在新梢15厘米左右時,然后花前、花后各噴一次,以后15天時再噴一次,基本可控制。以后視病情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