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窯瓷器的燒制始于唐,盛于宋,其窯址遍及禹州市多個鄉鎮。鈞瓷官窯窯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內東北隅,就是今天的神垕鈞窯。鈞官窯所燒制瓷器專供北宋皇宮使用,其產品多為各式花盆及托、洗、尊等器皿。釉彩有天藍月白紫紅等各種色彩。釉面多有蚯蚓走泥紋和各種窯變的流紋,鈞官窯瓷胎體較厚,胎色為香灰色銅口鐵足特征較為明顯。器物底布多刻有一至十的漢字數碼,并抹有芝麻醬色釉其傳世作品躲藏于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和臺北的故宮博物院。
從介紹中可以看見,汝、哥、官、定盡管各有特色,但其釉色基本趨于單一,或青或白或黃。鈞窯與其他名窯的不同就在于添加了銅元素,創造性的燒制出了五彩斑斕的窯變紫紅色釉,開了銅紅釉之先河。鈞瓷的這一變化打破了青白釉一統天下的局面,從而在宋代五大名窯中獨樹一幟,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視覺體驗和五彩斑斕是視覺沖擊。不僅將中國陶瓷美學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且對于陶瓷藝術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種青中帶紅、燦爛如紅霞的釉色一出現就博得了人們的贊賞,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歡。高溫銅紅釉鈞瓷工藝品的燒制成熟,還為后來南方銅紅釉的出現和成熟奠定了基礎。鈞瓷色彩之斑斕瑰麗成就了鈞瓷五大鈞瓷之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