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氏肺孢子蟲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PCP)多見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人群。隨著 腫瘤化療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器官移植者、自 身免疫病患者以及獲得性免疫功能不全患者等高危人 群的擴大,特別是1984年發現首例艾滋病人以來, PCP發病率呈急劇增加的趨勢。目前防治PCP的主 要藥物為磺胺甲基異 唑(TMP—SMZ)、噴他脒等。 這類藥物雖能收到較滿意的療效,但存在嚴重的不良 反應或耐藥性,因此尋找新的防治PCP的藥物是當前 重要的研究課題。實驗證實,白果內酯對PCP有一定 的治療作用[1]。作者等比較了國產和進口白果內酯治 療PCP的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材料與方法
l PCP的建立
純系Wistar大鼠70只,雌性,體重230~270 g, 由重慶醫科大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許可證號:四川省醫 學實驗動物管理委員會發醫動字第2 4301045號)。 按文獻[1]方法建立實驗大鼠肺孢子蟲肺炎模型。
2 實驗大鼠分組與治療
將PCP大鼠隨機分為4組,每組16只,A組:免 疫抑制大鼠對照組,不給予任何藥物治療;B組:國產 白果內酯(貴州奧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批號010405, 95 HPLC,粉劑)治療組,20 mg/kg·d×8 d腹腔內 注射;C 組:進口白果內酯(Sigma公司,批號 053K1397,95 HPLC,粉劑)治療組,20 mg/kg·d× 8 d腹腔內注射;D組:復方磺胺甲基異曝唑(西南制 藥股份公司,批號020503,SMZ:TMP=5:1,片劑) 治療對照組,SMZ100 mg/kg·d×8 d+TMP20 mg/kg·d×8 d灌胃。連續用藥8 d后,停藥觀察1周,第 9周處死考核療效。
3 療效考核
治療過程中觀察各組大鼠存活狀態,記錄存活只 數,每周稱重。實驗完成時,殺鼠取肺,去除氣管及肺 門組織,吸干表面水分后稱全肺濕重,將每只鼠的5個 肺葉作上下橫斷,將每一切面在同一載玻片上分散印 片,空氣干燥,甲醇固定,GMS染色,油鏡觀察,每一肺 葉印片順序觀察100視野,計數肺孢子蟲包囊數,計算 每肺每視野的包囊均數及每組大鼠的包囊均數。
4 統計學分析
各實驗組大鼠的體重、肺重、肺重/體重比值,肺印 片每視野包囊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各治療組的包 囊減少率按下列公式計算:
1 療效
1.1 動物存活狀態 實驗結束時,A 組大鼠死亡2 只,C組大鼠死亡1只,B組和D組大鼠無死亡。
1.2 大鼠體重變化 各組大鼠治療前后的體重變化 見表1。A組大鼠的平均體重有所下降,其余各治療 組大鼠的體重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統計分析顯示,A組大鼠在治療過程的平均體重差與其他用藥治療組 差異存在顯著性(P<0.05)。國產和進口白果內酯組 差異無顯著性(P>O.05)。
1.3 大鼠肺重、肺重/體重比 實驗結束時各實驗組 大鼠的肺重,肺重/體重比見表2。分析發現,對照組 大鼠肺重及肺重/體重比均顯著高于治療組(P均< 0.05);國產白果內酯組與進口白果內酯組差異無顯著 性(P>0.05)。
1.4 肺印片的包囊數各組大鼠肺印片的每視野肺 孢子蟲包囊均數見表3,治療組每視野包囊均數低于 對照組(P 本文來源與www.atcc360.com轉載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