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地
為建立潛在的事故、事件或緊急情況的識別機制,做出妥善的應急響應計劃及處理措施,以預防及盡量減少可能伴隨的環境影響和職業健康安全風險,避免和減輕環境污染和員工受傷害而建立本程序。
2、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公司經營管理物業范圍內因人為或自然災害而產生緊急情況的處理,如火災、爆炸、水災、意外泄漏、環保設備失靈、倒塌、中毒、嚴重機械傷害等。
3、職責
3.1 總經理全面負責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事故、事件和緊急情況的處理。
3.2 管理者代表負責事故、事件和緊急情況的處理,并負責向總經理及政府相關部門報告。
3.3 成立環境、安全應急工作組,并負責落實本程序的具體措施,相關部門配合實施。
3.4 在管理者代表的指導下,公司綜合辦公室負責監督各管理處具體措施的實施。
3.5 綜合部就應急準備與響應內容與相關單位達成服務協議,以保證緊急情況下應急的效率和效果。
4、工作程序
4.1事故、事件或緊急情況的種類
4.1.1各部門根據日常檢查確定的管理重點防護部位和環境因素、風險評價結果,對設備、作業異常或緊急情況發生后給環境或員工身心健康帶來重大影響的可能性進行評價,確定潛在的事故和緊急狀態。
4.1.2各部門針對潛在的事故及緊急狀態編寫對應的應急預案,經部門負責人批準后執行,并報送公司綜合辦公室備案。應急預案的內容應包括:
a、應急處理原則;
b、應急機構的組成和分工;
c、報警與報告的方式和步驟;
d、災害的撲救與環境污染的控制方法;
e、健康安全及防護要求;
f、應急物質和資料準備與供應;
g、疏散方法與路線;
h、教育要求;
i、模擬演練要求。
4.1.3 各部門根據應急預案的要求,準備應急的物質和資料,并負責應急物質、資料的日常維護、保養,以保證員工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有效的應急物質、資料。可行時,應急資料(如疏散路線圖、應急聯絡表、MSDS等)應在管理轄區內醒目位置公布。
4.2應急措施準備
4.2.1各部門負責人根據《運行控制程序》組織編制相應的作業指導書,確保活動在受控條件下運行。
4.2.2作業指導書應包括事故與緊急情況的預防措施和緊急響應的方法,必要的場所列出所需的防護措施和防護用具。
4.2.3 針對危險化學品的潛在中毒、泄漏事故或緊急情況,制定《材料安全數據表(MSDS)》,明示出緊急情況的響應及處理措施。
4.2.4針對火災、爆炸事故或緊急情況制定出預防措施、事故的響應計劃及處理措施,包括:
a、各部門在管理轄區內加強宣傳和培訓,提高員工防火防爆意識;
b、各部門在管理轄區內明示各種防火防爆標志,如防火、禁止吸煙等標志;
c、各部門在管理轄區配備齊全的消防設施,如滅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檢查。
4.2.5成立環境、安全應急工作組,明確環境、安全應急工作組的責任和義務,開展相關的環境、安全應急活動。
4.3事故或緊急情況的響應
4.3.1基本思想
如發生事故與緊急情況時,應本著“人身安全第一”的思想行動。
4.3.2事故或緊急情況的處理
4.3.2.1發生事故或緊急情況時,根據緊急情況聯絡路徑進行聯絡及按相應作業文件和應急預案規定進行應急處理。
4.3.2.2根據事故與緊急情況發生時間不同,一般可按下列要求進行。
a、上班時間發生緊急情況,第一發現者立即進行核實并發出警報。
b、各部門環境、安全應急工作組負責人在確認現場的事故與緊急情況后,應立即組織對發生源進行應急處理,并向總經理報告有關事故與緊急情況的內容及應急處理措施,如需要全體員工疏散時,由總經理決定,迅速通知員工進行疏散。特別情況應聯絡外部機構,如市消防支隊、市環保局、醫療機構等給予協助。
c、如事故與緊急情況有可能對外界產生環境和健康安全影響時,管理者代表要迅速通知本地政府相關部門,報告事故與緊急情況的內容及采取的應急措施。
d、無論什么時候,值班人員發現事故或緊急情況時,應迅速按緊急情況聯絡路徑的事故報告程序與有關部門、單位聯絡,必要時直接打119和120請求幫助。
4.3.3處理報告
4.3.3.1應急處理完畢后,管理處環境與健康安全負責人在最短時間內作成《緊急事故處理報告書》,認真分析事故或緊急情況發生的原因和應急處理的效果,提出改進措施方法并對現有的預防措施、應急預案進行檢討和改進,結果向管理者代表報告。
4.3.3.2管理者代表對《緊急事故處理報告書》進行審查,確認發生事故和緊急狀態的原因已經消除且防范措施已經有效落實。《緊急事故處理報告書》轉交公司綜合辦公室保存,必要時向總經理匯報。
4.3.4對事故與緊急情況外部信息的響應
在得到可能發生災害的外部信息時,由管理者代表判斷對環境和健康安全的重大影響程度大小,并通知各有關部門采取環境保護和健康安全的預防措施。
4.4定期訓練與考核
4.4.1教育及模擬訓練
a、根據應急預案的要求,有計劃地組織進行應急措施教育和模擬訓練,并作好相關記錄。
b、公司綜合辦公室監督各部門對員工的環境與安全應急教育、培訓、宣傳情況,并確認教育、培訓、宣傳的記錄。
c、公司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有關應急預案的模擬演練并做好演練記錄。
d、進行緊急情況演練之前,應制定演練的實施方案,演練結束后應形成《演練評估報告》并對現有的預案和應急措施進行評審和改進。
4.4.2設備安全裝置的檢測
a、有關設備安全裝置、設施的可靠性檢測,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并作好記錄。
b、各部門負責人負責審核設備、設施使用的作業指導書、操作規程及各種設備、設施點檢表等有關記錄。
4.5 定期檢查評價
4.5.1本程序由公司綜合辦公室每年進行一次評價和修訂,并留下記錄。當事故或緊急情況發生后公司綜合辦公室應及時組織各管理處對本程序進行評審和必要的修訂。
4.5.2 公司每年一次對事故和緊急情況的預防措施、應急預案的內容進行評審,確保其充分和有效性,評審可以結合緊急情況應急演練、內審等過程進行。若認為有不完善的地方,要及時進行控制程序、應急預案、作業指導書或操作規程的重新修訂,并增加和更改需要的防護設施和用具。
4.6 記錄保管
《緊急事故處理報告書》等記錄由綜合辦公室保管三年。
5、相關文件
《運行控制程序》
《信息交流與協商控制程序》
6、相關記錄
《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應急預案》
《材料安全數據表(MSDS)》
《緊急事故處理報告書》
《演練評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