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壓殺菌的殺菌效果與諸多因素有關,包括壓力大小和加壓時間、施壓方式、處理溫度、微生物種類、食物本身的組成和添加物、pH值、水分活度等等,現討論如下:
1、壓力的大小和加壓時間對殺菌效果的影響
在一定范圍內,壓力越高,滅菌效果越好。在相同壓力下,滅菌時間延長,滅菌效果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300MPa以上的壓力可使細菌、霉菌、酵母菌消滅,病毒在較低的氣壓下失去活力。
對于非芽孢類微生物,施壓范圍為300-600MPa時有可能全部致死。對于芽孢類微生物,有的可在1000MPa的壓力下生存,對于這類微生物,施壓范圍在300MPa以下時,反而會促進芽孢發芽。
Watanable等人研究了高壓處理菠蘿歐文氏菌用于延長食品的保藏期,隨著壓力的增大,滅菌效果提高。
L.A.LUCORE 等人研究了環境條件對抑制大腸桿菌 0157:H7的作用,用300、500、700MPa壓力處理,加壓時間較長的話,大腸桿菌0157:H7會被抑制5個數量級。
池元斌等人研究了高壓對鮮牛奶中細菌行為的影響,鮮牛奶中細菌菌落尺寸取決于處理壓力的高低以及保壓時間的長短。保壓時間越長,處理壓力越高,細菌菌落直徑越小。
H.CALIK等人研究了高靜水壓對牡蠣中副溶血弧菌的作用,用平皿計數法測定了牡蠣加壓前后的副溶血弧菌數,最佳條件是50kpsi,施壓30sec.,此處理條件能將含菌量從109cfu/ml 降至10cfu/ml,如果壓力降低,要取得同樣的效果,則加壓時間加長,如將上述壓力降至35kpsi,則需要14.5min.才能將含菌量降到10cfu/ml。
Mitsumasa Yasumoto 等人研究了 100~600MPa 的壓力對番茄汁中的凝結芽孢桿菌和酵母菌的滅菌效果,找出了保壓時間和施壓大小的關系,對于Bacillus coagulans:Z=512-152logX(5<X<100),對于Saccharomyces bailii:Z=354-104logX,其中X為保壓時間(從一開始到微生物數開始減少的時間),單位為min.,Z為壓力,單位為MPa。
2、施壓方式對殺菌效果的影響
超高壓滅菌方式有連續式、半連續式、間歇式。G.D.Aleman研究報道,同持續靜壓處理相比,階段性壓力變化處理可使得菠蘿汁中的酵母菌大幅度減少。
I.Hayakawa等人研究了嗜熱脂肪芽孢桿菌的失活情況,得出重復的壓力處理比較有效,600MPa的壓力、70℃條件下處理5min,如此重復6次,可使含嗜熱脂肪芽孢桿菌量為106/g的樣品全部滅菌。
Sojka和Ludwig對枯草桿菌進行了研究,使用兩組壓力,首先是60MPa,溫度為60℃,1min;然后500MPa,1min,這樣循環 10 次,加壓后馬上進行微生物檢驗,37℃的試管中培養10天,無菌。
Wilson和Baker使用兩段式加壓處理,將含枯草桿菌、嗜熱脂肪芽孢桿菌、生芽孢梭菌各為106/g的肉乳液,先用621MPa,85℃,30min.處理,再用621MPa,95℃,5min.處理,可達滅菌。
Mayer報道了在低酸食物中使用間歇高壓來滅菌,初始溫度為90℃,690MPa,加壓1min,然后在大氣壓下停1min.,再用690MPa的壓力加壓1min,通過這樣的處理可使含生芽孢梭菌106/g的通心粉和干酪滅菌,用同樣的方法處理其中的蠟狀芽孢桿菌,也能取得滅菌效果。
J.YUSTE研究了間歌式高壓加工對于抑制禽肉中的微生物作用,一種是用60MPa的低壓處理30、60、90、120min,再用450MPa的高壓處理5、10、15min,高壓處理總時間不超過15min,另一種是 450MPa 的壓力連續處理 15min,一天后測定需氧嗜中溫微生物和需氧嗜低溫微生物,發現間歇式加壓處理能抑制微生物。
筆者對豆漿進行超高壓殺菌處理,發現間歌式處理效果明顯好于同等壓力的連續處理。對于芽孢菌為什么間歇式加壓效果好于連續加壓,研究者認為:第一次加壓會引起芽孢菌發芽,第二加壓則使這些發芽而成的營養細胞殺死。因而對于易受芽孢菌污染的食物用超高壓多次重復短時處理,殺滅芽孢效果好。
3、溫度對殺菌效果的影響
溫度是微生物生長代謝最重要的外部條件,它對超高壓滅菌的效果影響很大。由于微生物對溫度有敏感性,在低溫或高溫下,高壓對微生物的影響加劇,因此,在低溫或高溫下對食品進行高壓處理具有較常溫下處理更好的殺菌效果。
大多數微生物在低溫下耐壓程度降低,主要是因為壓力使得低溢下細胞因冰晶析出而破裂程度加劇。蛋白質在低溫下高壓敏感性提高,致使此條件下蛋白質更易變性,而且人們發現低溫下菌體細胞膜的結構也更易損傷。
低溫對高壓殺菌的促進效果特別引人矚目,因為低溫下高壓處理對保持食品品質,尤其是減少熱敏性成分的破壞較為有利。
高橋觀二郎等人對包括芽孢菌等常見致病菌在內的16種微生物的低溫高壓殺菌研究顯示,除了芽孢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外,大多數微生物在-20℃下的高壓殺菌效果較20℃下的好。
對一定濃度的糖溶液在不同溫度下進行高壓殺菌,在同樣的壓力下,殺死同等數量的細菌,則溫度高,所需殺菌時間短。因為在一定溫度下,微生物中蛋白質、酶等成分均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性。因此,適當提高溫度對高壓殺菌有促進作用。
Havakawa報道,當壓力達到800MPa,施壓時間60min,在 60℃條件下,可將嗜熱芽孢桿菌的數量從初始的106個/ml下降到102個/ml,而在室溫下,施加同樣的壓力,菌數不會發生變化。
Hitoshi Kinugasa等人研究了高壓滅活茶提取物中的微生物時發現,耐熱芽孢桿菌孢子在常溫下進行加壓處理時,不會被滅活,但在較高的溫度下,在300~700MPa壓力下會被滅活,徹底滅菌條件為700MPa,溫度為70℃。
Horie等人發現,鮮草零中分離出來的平滑假絲酵母和熱帶假絲酵母的耐性耍高于存活在草莓醬中的啤酒酵母,配合 34-35℃的溫度對平滑假絲酵母進行施壓處理,可將初始數量為106cfu/g 的該酵母菌迅速滅活,而所有用的時間遠遠低于單純使用壓力的時間。
P.ROVERE進行了高壓與熱處理滅菌效果的模型和計算,主要找出了高壓對模擬體系中生芽孢梭菌桿菌的熱鈍化動力學,指出高壓下進行熱處理其效果會由于壓力作用而放大,如果控制好溫度,則可以減少加工時間和加工壓力。
針對芽孢菌的高耐壓性,就現階段研究來看,結合溫度處理則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殺菌手段。
4、pH 值對殺菌效果的影響
每種微生物都有適應其生長的pH值范圍,在壓力作用下,介質的pH值會影響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據報道,一方面壓力會改變介質的pH,且逐漸縮小微生物生長的pH范圍。例如,在68MPa下,中性磷酸鹽緩沖液的pH 值將降低0.4個單位,另外,在0.1MPa下,pH9.5時,糞鏈球菌的生長受到抑制,而在40MPa下,pH 9.0即可使其生長受抑制。
另一方面,在食品允許范圍內,改變介質pH,使微生物生長環境劣化,也會加速微生物的死亡速率,使超高壓殺菌的時間縮短,或可降低所需壓力。存活于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的啤酒酵母,當溶液的PH值在3.5~6.5范圍時,其滅菌率與pH值關系不大。
Kanjiro Takahashi 研究了溶液中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的高壓滅菌效果,發現常溫下高壓處理時,pH為7.0時,滅菌效果最差,而低溫下pH值高低對滅菌效果無影響。
看來,對酵母菌類而言,采用超高壓處理時pH值并不是重要的因素。Ogawa等人也發現,高壓滅活桔汁中原有的霉菌時,pH 2.4~4.5范圍時,滅菌效果與pH值無關。當試驗無酸果汁時,外加獨立的有機酸調度時,它不會成為一種影響因素。
酸性食品的高壓殺菌研究較多,而低酸性食品的高壓殺菌研究較少,對于中性pH的食物進行殺菌處理時,單純依靠高壓處理是不理想的。
5、微生物的種類和特性對殺菌效果的影響
不同生長期的微生物對高壓的反應不同。一般地說,處于指數生長期的微生物比處于靜止生長期的微生物對壓力反應更敏感。革蘭氏陽性菌比革蘭氏陰性菌對壓力更具抗性,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膜結構更復雜而更易受壓力等環境條件的影響而發生結構的變化。孢子對壓力的抵抗力則更強。
芽孢類細菌,同非芽孢類的細菌相比,其耐壓性很強,當靜壓超過100MPa時,許多非芽孢類的細菌都失去活性,但芽孢類細菌則可在高達1200MPa的壓力下存活。革蘭氏陽性菌中的芽孢桿菌屬和梭狀芽孢桿菌屬的芽孢最為耐壓。
對于梭狀芽孢桿菌屬的研究較少,缺少足夠的數據來確切評價低酸性食品的超高壓殺菌的安全性。芽孢殼的結構極其致密,使得芽孢類細菌具備了抵抗高壓的能力,殺滅芽孢需更高的壓力并結合其它處理方式。
6、食物本身的組成和添加物對殺菌效果的影響
超高壓殺菌時,各種食品的物理、化學性質不同,使用的壓力要求也不同,例如:用300MPa的壓力可滅活豬肉糜中腐敗菌和食物中毒菌,而且含菌量隨著施壓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減少,而滅活橙汁中的酵母、霉菌,所需的壓力低得多。
在高壓下,食品的化學成分對滅菌效果有明顯作用。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對微生物有緩沖保護作用,而且這些營養物質加速了微生物的繁殖和自我修復功能。
Kanjiro Takahashi研究了低溫下共存物對高壓滅菌效果的影響,選用的物質分別為NaCl、蛋清、葡萄糖、豬油,在不同壓力和不同溫度下處理,均證明這些物質的存在使微生物(E.coli,s.cerrevisiae)存活率提高。
食品基質含有的添加劑組分對超高壓滅菌影響很大,G.O.ADEGOKE研究了高壓和植物油(單萜)的聯合作用對啤酒酵母的作用。如果不使用壓力,300μg/ml、600μg/ml的單萜對啤酒酵母無效果,但1250μg/ml的單萜有明顯效果,如果使用1800kg/cm2的壓力,200ug/ml、400ug/ml的單萜能使啤酒酵母抑制3個數量級。有些食品在高壓殺菌時可考慮使用天然抑菌劑,其協同效應可使處理壓力降低。
7、水分活度對殺菌效果的影響
水分活度(Aw)對滅菌效果影響也很大,J.J.Rodriguez 試驗了高靜水壓與水分活度對大腸桿菌的抑制作用,Aw對殺菌效果有明顯影響作用,其影響作用因壓力大小而異,當壓力為414MPa時,當Aw從0.99降到0.91時,殺菌作用減弱,呈二級反應動力學關系,而在較低的壓力與Aw對接合酵母菌的殺菌效果,控制Aw能減低壓力大小。根據研究表明Aw大小對微生物抵抗壓力非常關鍵,對于固體與半固體食品的超高壓殺菌,考慮Aw的大小十分重要。
由于超高壓殺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針對特定的食品要選擇特定的殺菌工藝,為了獲得較好的殺菌效果,必須優化以上過程,只有積累大量可靠的數據才能保證超高壓食品的微生物安全,超高壓殺菌技術才能實現商業化。